News

6458da c8018a44eefd434888afa4f504e5dbfc~mv2

研究揭近10百份比港童或患動作協調障礙  影響整體健康及認知能力

【橙訊】研究估計本港有近一成兒童可能患有動作協調障礙,動作協調障礙一般被稱為發展性協調障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由大腦傳送到肌肉的信息被打斷。這會導致患者在動作協調能力方面出現問題,從而影響日常生活。 香港教育大學招募了632名五至十二歲兒童的家長進行研究,參與者填寫一份網上問卷調查,包括《發展性協調障礙問卷—中文版》(DCDQ-C)以家長報告測量方法作為篩查工具,以協助識別可能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同時完成《患者自我報告測量資訊系統》(PROMIS)家長代理量表—全球健康、體育活動、積極情緒及認知能力簡短問卷,這是一個用作測量健康相關結果的標準工具。  根據DCDQ-C的總分,19.1%(121人)的參與者被歸類為「疑似患有動作協調障礙」。較年長兒童的患病率似乎更高,疑似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五至七歲兒童佔 13.8%、七至九歲佔21.9%、十至十二歲佔 24.3%。結果顯示,對患上動作協調障礙有潛在風險的兒童在整體健康、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情緒及認知能力方面住住較為不利。 負責這項研究的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Catherine Capio指出,去年開始與香港動作協調障礙基金會合作關,進行景觀研究以確定有多少香港兒童受到影響,根據去年10月至11月期間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以及過往的文獻,估計香港約有10%的兒童可能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然而,多達25%的兒童將能夠受惠於針對提升動作協調能力的方案。相關方案所帶來的好處不只有改善動作協調能力,還有可能提升整體健康、體育活動參與度、情緒及認知能力。 研究揭近10%港童或患動作協調障礙  影響整體健康及認知能力 (orangenews.hk)

研究揭近10百份比港童或患動作協調障礙  影響整體健康及認知能力 Read More »

6458da 22ed3903d0ae425384d9ab8aac2c5cf0~mv2

約一成港童疑患動作協調障礙!肌肉無力影響身體機能及學習能力,認清這7大症狀!

「動作協調障礙」(DCD)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可影響患者的肌肉力量,進而影響身體部分以至所有部位的機能。     香港動作協調障礙基金會調查推算,本港約有1成兒童患此症,不過約有25%兒童在實施針對提升動作協調能力的治療方案後,除了可改善病情,更可提升整體健康。     基金會指,DCD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主因源於由大腦傳送到肌肉信息被打斷,導致患者肌肉無力,在動作協調方面出現問題,進而影響身體某些特定部位以至所有部位的機能,影響日常生活,惟此病雖然不影響智力,但可令患者在學習及表達、進行體育活動時遇困難,例如其個人執行能力或集中力,均會受影響。     基金會去年10至11月與教育大學合作,於全港招募了632名5至12歲兒童家長參與研究,包括填寫網上問卷,以識別可能患DCD的兒童。結果發現,整體約19.1%兒童疑患上DCD,其中5至7歲兒童佔13.8%、7至9歲佔21.9%、10至12歲佔24.3%。調查亦反映,有患上DCD潛在風險的兒童在整體健康、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情緒及認知能力方面均較不利。   治療提升協調能力 改善整體健康     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Catherine Capio推算,全港約有10%的兒童可能患上DCD,但多達25%兒童將能受惠於針對提升動作協調能力的方案,不只能改善動作協調能力,更可能提升整體健康、體育活動參與度、情緒及認知能力。     基金會創辦人尹雍華認為,港人對DCD認識嚴重不足,致通常不會就此進行相關評估,期望社會能加強對此症的認知。 原文網址: 約一成港童疑患動作協調障礙!肌肉無力影響身體機能及學習能力,認清這7大症狀! | etnet經濟通 http://www.etnet.com.hk/www/tc/health/author/healthyd/LA83624?list=latest?utm_source=website&utm_medium=copied-text

約一成港童疑患動作協調障礙!肌肉無力影響身體機能及學習能力,認清這7大症狀! Read More »

6458da 1347f6b5ecda406aa137258c0ecc666d~mv2

成港童 或患動作協調障礙

不利健康運動情緒認知發展 本港有近一成兒童可能患上動作協調障礙,患者在動作協調能力方面出現問題,影響日常之餘,對其整體健康、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情緒及認知能力方面亦較不利。香港動作協調障礙基金會及香港教育大學合作研究動作協調障礙在香港的普遍性、對患者的影響,以及有助於治療的方法。研究顯示,動作協調障礙情況會隨着年齡增長,參與研究的10至12歲兒童,多達24%疑似患有動作協調障礙。 動作協調障礙一般被稱為發展性協調障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由大腦傳送到肌肉的訊息被打斷,致患者在動作協調能力方面出現問題。香港教育大學招募632名5至12歲兒童的家長進行研究,家長們需網上填寫《發展性協調障礙問卷—中文版》及《患者自我報告測量資訊系統》問卷。 問卷結果顯示,19.1%參與者被歸類為「疑似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疑似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中,5至7歲佔13.8%、7至9歲佔21.9%、10至12歲佔24.3%,可見較年長兒童的患病率較高。對患上動作協調障礙有潛在風險的兒童,在整體健康、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情緒及認知能力方面往往較不利。 教大及基金會推方案改善能力 負責這項研究的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Catherine Capio博士指,去年開始與基金會合作,進行景觀研究以確定有多少香港兒童受到影響。根據去年10月至11月期間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及過往文獻,估計全港約有10%兒童患有動作協調障礙。多達25%兒童將能夠受惠於針對提升動作協調能力的方案,相關方案所帶來的好處不只有改善動作協調能力,還有可能提升整體健康、體育活動參與度、情緒及認知能力。 原文網址:一成港童 或患動作協調障礙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30324-0324_00176_081/

成港童 或患動作協調障礙 Read More »

6458da 487150dee2254e55b02fdb5af4622423~mv2

調查指 近10百份比香港兒童 或患動作協調障礙 張宇人:將推動政府配合治療及支援

香港動作協調障礙基金會(基金會)與香港教育大學在2022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間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成功收集了632名5-12歲兒童家長的問卷。數據顯示,香港約有一成兒童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研究顯示,香港兒童出現動作協調障礙跡象的情況很普遍,而且傾向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明顯。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表示,將會推動政府對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配合治療及支援,讓患病兒童盡早得到照顧。 動作協調障礙(又稱「發展性協調障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原因是大腦傳送到肌肉的訊息受到中斷所致,這會使患者在動作協調能力方面出現問題,日常生活各方面都會收到影響。 領導這項研究的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Catherine Capio博士,根據問卷調查,以及對過往文獻的回顧,香港約有10%的兒童可能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然而,如能採取提升動作協調能力的有關舉措,將會多達25%的兒童能夠受惠。相關舉措對於提升動作協調能力、提升整體健康、體育活動參與度、積極情緒及認知能力都有很大促進作用。 張宇人表示,動作協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年紀越小的患病兒童就應越早處理,盡可能照顧患病兒童的成長需要。張宇人續指,他會向教育局提出議程、希望將相關培訓納入教育課程。另外,他表示,希望將「動作協調障礙」視為一種特殊教育需要,讓老師能早日照顧一些需要幫助的學童。張宇人說,會向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資深大律師就推動政府配合各項治療及支援。 支持張議員推動政府配合治療及支援,讓患病兒童能夠早日得到適切的照顧。 調查指 近10%香港兒童 或患動作協調障礙 張宇人:將推動政府配合治療及支援 (tap2world.com)

調查指 近10百份比香港兒童 或患動作協調障礙 張宇人:將推動政府配合治療及支援 Read More »